10000+ 年销售吨数 |
![]() |
17+ 行业应用经验 |
![]() |
20+ 出口国家 |
01.
|
专注作物健康生产 |
Focus on healthy crop production solutions |
广受好评的优质产品 |
![]() |
|
02.
|
技术先进,质量可靠 |
Advanced technology, reliable quality |
追求卓越品质、保持领先技术,真诚服务客户 |
![]()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03.
|
汇聚行业精英,建造精品工程 |
Gather industry elites to build high-quality projects |
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及项目运营管理团队 |
![]() |
![]() ![]() ![]() |
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信息素迷向,是通过迷向丝在果园释放高浓度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信息素,来掩盖雌性成虫的位置,误导雄性成虫难以找到雌性成虫,使其交配推迟或不能交配,有效虫卵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虫口密度的下降,以此达到防治的目的。
斜纹夜蛾(学名: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)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,是一种农作物害虫,褐色,前翅具许多斑纹,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,故名。中国除西藏、青海不详外,广泛分布于各地。寄主植物广泛,可危害各种农作物及观赏花木。
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,幼虫食性杂,且食量大,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,取食叶肉,仅留下表皮;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、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,蚕食花蕾造成缺损,容易暴发成灾。幼虫体色变化很大,主要有3种:淡绿色、黑褐色、土黄色。
甜菜夜蛾(Beet armyworm)学名Spodoptera exigua (Hübner, 1808)又名玉米夜蛾、玉米小夜蛾、玉米青虫,属鳞翅目夜蛾科。为杂食性害虫,为害玉米、棉花、甜菜、芝麻、花生、烟草、大豆、白菜、大白菜、番茄、豇豆、葱等170多种植物 。以幼虫为害叶片,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,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,1-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,取食叶肉,留下表皮,呈窗户纸状。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,还可取食苞叶,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,4龄以后开始大量取食,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,仅残留叶和叶柄脉。3龄以上的幼虫还可钻蛀果穗为害造成烂穗
一、迷向散发器安装步骤:
2.将带有诱芯的部件B插入部件A中心孔中卡紧。
3.将部件C旋入部件A底部的卡扣中。
4.将部件D绑到部件C的颈部,确保系紧且不容易滑脱,安装完毕。
二、迷向散发器使方法:
1.将昆虫信息素夜蛾类诱捕器固定于田间,放置高度为进虫口距地面1~1.5m为最佳。
2.诱捕器在害虫成虫扬飞前悬挂,与诱芯配套使用,用量参照诱芯使用说明书,扬飞盛期可酌情增加。
3.集虫袋收集的虫体过半袋时应及时清理害虫,定期更换诱芯,以确保诱捕效果。
三、悬挂时间和用量:迷向散发器在田间的持效期为3个月左右,一年悬挂两次,每次每亩用量20根,根据每亩果树数量平均交叉悬挂。
蓟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春、夏、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露地,冬季温室大棚中发生的较重。危害的范围也比较广,不仅会直接危害作物,还可以传播病毒病。
主要有茄子、黄瓜、辣椒、西瓜、芸豆等蔬菜类和水稻、玉米等粮食作物。
生物习性:
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,将卵产在叶肉中,若虫在叶背面取食叶肉,长至老熟后停止取食,落入表土化蛹,蓟马成虫比较活跃,能飞能跳,怕阳光。
蓟马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℃~28℃,湿度为40%~70%。常见的蓟马主要有瓜蓟马、葱蓟马、稻蓟马、西花蓟马等,葱蓟马一年发生8~10代,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可以发生17~18代。
蓟马繁殖极快,若防治不及时,对作物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。
危害特点:
蓟马成虫、若虫均可危害,蓟马为锉吸式口器,取食植物新叶、嫩芽、花器和幼果的汁液等。
经蓟马危害过的植物嫩叶和嫩梢组织发育不良缩小变卷曲、变硬,节间缩短,生长缓慢;叶片受害后会变薄,在叶面上会形成密集的小白点,或条形长斑;蓟马多在嫩梢或嫩瓜的毛丛中取食,幼瓜受害后果实会变硬,瓜毛变黑,造成落瓜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
防治方法:
1.农业防治清洁田园,及时铲除田间的杂草、枯枝落叶,并集中烧毁或深埋,目的是清除虫源和减少蓟马的栖息场所。
加强肥水管理,培育健壮植株,增强作物的生长势,减轻因蓟马危害造成的损失。适时浇水,防止干旱,创造不利于蓟马生存的田间小环境。
2.物理防治蓟马对蓝色具有强烈的趋性,可以在田间张挂蓝板,诱杀成虫。泉州市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“东亚文化之都”--泉州是一家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绿色农业防控的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主要生产粘虫板、诱芯诱捕器、实蝇粘胶板、诱粘剂、诱芯、实蝇诱捕器、粘虫胶等产品。
3.化学防治防治蓟马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吡虫啉、啶虫脒、高效氯氰菊酯、溴氰菊酯等,这些药剂见效快、持效期长,但是由于蓟马极易产生抗药性,所以在使用时必须遵循农药轮换使用的原则。
若是蓟马对吡虫啉、啶虫脒等药剂已经产生抗性,目前在防治时应用较多的农药为噻虫嗪(国产、进口均可),蓟马专用杀虫剂蓟袭(成分为苯氧威+溴虫氰+唑虫酰胺)。
注意事项 :
1. 蓟马昼伏夜出,选在早晨或傍晚用药效果较好。
2.由于蓟马繁殖速度极快,所以要提前进行防治,若错过防治适期,用药量大,效果还不好。
3.进行喷雾防治时要全面细致,蓟马多在植株的中下部及地面栖息,喷雾时最好在植株的这些部位进行喷药。
4.对于保护地蓟马的防治可以采用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。露地蓟马防治可以地上、地下相结合,在浇水时冲施杀蓟马的农药。